增強體魄,保持健康,收獲快樂。炎炎夏日,擋不住全民健身的熱情。無論是傳統的武術、跑步,還是近些年火起來的廣場舞、飛盤,人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數據顯示,中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已超4億。揮洒的汗水、洋溢的笑容成為健康中國的生動注腳。
我是天津市的一名退休職工,也是一名體育運動愛好者。5歲時,我開始跟隨父親練習武術,成為“猿功地趟拳”的第五代傳承人。7歲那年,因為練武掌握了很好的平衡感,我開始接觸輪滑和滑冰。那時候條件艱苦,旱冰鞋上的“鐵轱轆”和冰鞋上的冰刀都需要自己制作和打磨,每當穿上自己制作的鞋子,體驗“飛”起來的感覺,我總能忘掉煩惱,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慢慢理解體育、愛上運動。
雖然我沒有從事職業體育事業,但運動始終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上世紀80年代,我多次在天津市體育工會業余滑冰錦標賽上拿到名次。2003年,我萌生了一個想法:能否將中國傳統武術與滑冰結合起來,搞一個“民間花樣滑冰”?
很快這一想法就被我付諸行動,開始推廣普及武術、輪滑和滑冰運動,組織起很多愛好者,向他們傳授一些適合在滑行過程中使用的武術動作,我們夏練輪滑,冬練滑冰,天津市大大小小的旱冰場、滑冰場都留下過我們的身影。
退休以后,我獲聘成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教授孩子們體育運動知識上來。我在家門口的長虹公園教授武術,在南開區文化中心廣場教授輪滑,冬天在多個滑冰場教孩子們滑冰。武術的剛和滑冰的柔結合起來,展現了一種獨特的美,兩者融合練習,不僅能夠鍛煉孩子們的協調性和柔韌性,還能避免一定的運動損傷。越來越多的孩子報名跟我學習,這些年,我累計教授的孩子已經有1000多人了。
去年,冬奧會第一次在我們國家舉辦,收看開幕式時,我激動地落下了眼淚,看到那麼多年輕的冰雪健兒為國爭光,我也為自己是一名基層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而自豪。
這些年,體育運動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幸福感,不僅僅因為運動為我帶來了健康的體魄,更重要的是,我接觸的孩子們,都通過練習體育運動變得更加自信、開朗、陽光。今后,我將繼續播撒體育運動的“種子”,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更多青少年感受運動之美。
生命不息,奔跑不停,每天清晨5點叫醒我的是我對長跑運動的熱愛。天色微亮,當我換上跑鞋來到南昌江灘市民公園的塑膠跑道時,已經有熟悉的“跑友”在熱身了。無論春秋寒暑,隻要天氣允許,我就在這跑上10公裡。盡管我是從50歲退休后,才體會到長跑的樂趣,但向著日出迎風奔跑的習慣,已經堅持了23年。
退休前,我在江西南昌朝陽墾殖場工作,一次體檢發現我有輕微的腎結石,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我選擇了保守治療,醫生叮囑我多喝水、多運動。2000年正式退休后,抱著強身健體的想法,我開始在南昌大橋下的人行道上晨跑。一段時間堅持下來,我感覺到自己的體質有了明顯提升,腹部的X光片告訴我,結石就在日復一日的長跑中消失了。
這個時候,我已經離不開長跑了。2007年,我加入了南昌市長跑協會,和跑友們邊跑邊笑,感覺自己越活越年輕。身體健康了、精神更好了、生活圈子也大了。退休前,我都不了解什麼是馬拉鬆,退休后,我已經跑了近40次馬拉鬆,跑馬足跡最遠抵達了芬蘭赫爾辛基。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拼盡全力、咬緊牙關沖過赫爾辛基馬拉鬆賽終點線時,不少外國人對我豎起了大拇指,那一刻覺得自己也挺了不起的。
回首跑過的每一步,那些汗水見証了我克服困難的每一瞬間。我想,這就是長跑帶給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很多相識多年的“跑友”都和我有相同的體會。雖然他們有的年輕、有的年老,但在長跑中積累下的自我堅持,讓我們都成為了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勇於挑戰困難的人。
雖然今年已經73歲,很多和我孫子一般大的“跑友”還是喜歡喊我“楊姐”。讓我更加欣慰的是,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也在我的影響下喜歡上了長跑,工作和學業不忙的時候,我們還會來一場“家庭賽”,看到大家邊跑邊笑、同心向前的那一刻,就會覺得日子很美、生活很甜。
我今年23歲,達斡爾族,來自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從小就活潑好動。小學時在學校的曲棍球培訓課上,我對這項運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2010年加入小學的曲棍球隊,2011年又去包頭的體校開始系統訓練。
剛開始家裡人都不同意,甚至平時下課去打曲棍球我爸都不願意。2011年,我代表莫旗體校參加全U系列青少年錦標賽(U15)並獲得亞軍。我那時候才11歲,應該打U12的比賽,沒想到打15歲的組別能獲得亞軍,家人也就慢慢開始支持我。
2013年,我又代表包頭市體校參加全國U系列青少年錦標賽(U18),獲得了冠軍﹔2014年,我14歲的時候,代表包頭市體校參加內蒙古運動會男子曲棍球賽獲得亞軍,掙到了在曲棍球運動的“第一桶金”。雖然獎金不多,隻有3000元,但我很高興能在曲棍球比賽中開個好頭。
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代表中國參加第五屆亞洲學生錦標賽,那次比賽我發揮得很好,拿了第四名,也收獲了個人獎項——半決賽最佳球員。打完比賽在看台上休息時,阿聯酋的球員對我說了一堆英語,當時沒聽懂,隻隱約聽到“Ilikeyou”,還有尼泊爾的球員和我交換球棍、互關了社交賬號。我當時特別自豪,覺得自己的表現受到了更多認可。
19歲時,我面臨著新的人生選擇:要不要成為職業球員?我一度萌生退意。不過,憑著對這項運動的熱愛,還是堅持了下來。到了職業隊,我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優秀、有天賦的人太多了,自己不再是教練第一個夸獎的對象,有一點落差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我明白,要想打好曲棍球,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練習、去進步。
2022年,我代表內蒙古參加了全國男子曲棍球冠軍杯賽,獲得亞軍﹔同年,參加全國男子曲棍球錦標賽,也獲得了亞軍。未來,我會參加更多比賽,力爭在2025年的全運會上拿出優異表現。
2010年,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回到四川成都,和女兒一起生活。由於長期在辦公室伏案工作,我落下了頸椎病,經常感覺到頸背疼痛,生活面臨很多不便,去醫院看了幾次雖略有好轉,但還是容易復發。為了健康,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希望通過體育鍛煉把身體搞好。為此,我特意跑去問了健身教練,並在他們的建議下,選擇了打網球。
我和球友們常常在成都市錦江區的東湖公園打網球,那裡碧水環繞綠樹成蔭,處處可見晨練的人群。隻要天氣好,我們每天上午都會到這裡打球,出一身汗,精神一整天。
退休前我是從來不運動的,更不認識網球,如今我已經堅持13年了,這項運動讓我看起來充滿活力,別人都說我越活越年輕!在我的影響下,全家老小也逐漸養成了運動的習慣。
不僅如此,我還成立小區網球隊,帶動小區內同樣退休在家的老人們積極參與健身運動,並定期組織文藝活動,大家的積極性可高了。
我的一名球友齊文影從哈爾濱來到成都定居,她幾乎次次都來參加。“自從參加了小區網球隊,結交了很多好朋友,每天的生活都變得很充實,不僅鍛煉身體,還增加鄰裡之間的團結,別提多開心了。”齊文影和我說。
7月底,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開幕,對家門口的盛會,我們每一名市民都很期待!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成都新建13個、改造36個場館,這些硬件設施對外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讓我們健身有了更多好去處。成都還利用公園綠地、城市剩余空間、“金角銀邊”,持續新建改建一批體育公園,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社區運動角和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
現在,家門口的運動健身場地越來越多,隨時隨地都能動起來,真是太方便了。我和球友們約定,隻要跑得動,網球我會一直打下去。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以前並沒有深度接觸過體育項目。去年,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許多關於飛盤的內容,有照片有視頻,看著畫面中青春激揚的身姿,我也躍躍欲試。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在我們余姚當地公園裡也有人在玩這項運動,我便和朋友主動加入了進來。
起初我對這種投擲圓盤的運動一無所知,后來才知道,這項運動在歐美國家十分流行,而且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史。最重要的是,這項運動老少皆宜,一塊空地就能玩,對場地沒有嚴格要求,但是投接的手法卻又是千變萬化。起初自己也不太適應,但好在簡單易學,對身體素質也沒有過高要求,漸漸也就熟練起來。
這項運動需要團隊配合,也需要點攻防戰術。玩了一年多,感覺身體輕盈靈活了不少,也愛上了這種在草地上奔跑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在飛盤運動中,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大了自己的社交面。不僅如此,我還加入了余姚慈溪的大橘俱樂部,並成為該俱樂部的余姚地區負責人。
如今,飛盤在城市裡不斷“躥紅”,余姚飛盤的愛好者越來越多。大家有個微信群,平時想來上一場就直接群裡約起來,每次報名的人都不少。群裡的飛盤愛好者有教師、律師等,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層涵蓋80后、90后和00后。
周末,在體育公園的綠茵場內,經常能聽到“傳這裡!”“沖起來!”的聲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經常有人和我說,平時沒有機會運動,周末的夜晚在草地上跑跑跳跳出一身汗,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
就在不久前,我還組織俱樂部隊員,共同參加了2023年中國沙灘飛盤公開賽寧波北侖站的比賽,取得不俗的成績。雖然是業余選手臨時組合在一起,但是隊友們都很拼。如今,飛盤俱樂部正在不斷壯大。下一步,我還會組織並參與更多飛盤賽事,不斷提高余姚飛盤愛好者的競技水平,爭取獲得更好的賽事名次。
“數一數你在自行車上蹬踏過的步數,當腳踏板踩下第100萬次的時候,拉薩就到了。”
對話發生在我與朋友之間。這個數字並非虛數,在高海拔山地負重騎行,每踩踏一下踏板,車子大概能夠走兩三米,昆明距拉薩2000多公裡,需要踩踏近百萬次。
從大二開始,騎行近10年,我到過西藏、京杭大運河、台灣、海南、東南亞……5萬多公裡的旅途意義何在?我也曾無數次詢問自己,並試圖在他人的故事裡發現答案。有騎友說“培養一種能夠面對苦難的心態和能力”,也有人說“談不上目的,就圖個喜歡,在路上本身便是答案”……每一種回答我都曾有過體會,每一個人的回答都獨一無二。
高難度長途騎行,大概是我能夠想到的,對於我們這代人最具可行性也最為高效的磨礪之一了。較低的成本,自由的時間與路線,均符合青年一代的興趣傾向。在騎行中塑造出的性格,也讓我擁有更多勇氣和信心,對抗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
騎行,不過是在用一步一個車轍的認真和感悟來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一點和千千萬萬在各自行業裡起早貪黑的人一樣沒有區別。騎行不過是選擇另外一種更純粹的方式,以更近的距離去感受大地山川,在距離現代社會更遠的地方去看一看遠山和璀璨的星空。
每小時十幾公裡,這恰好是和觀察能力最相匹配的速度。自行車上,被迫脫離開電子產品和全部社交,穿梭在山林間的連續幾個整天正好可以改變思緒。因為騎行,我有機會觀察荒野是如何一點點過渡到城市,比較大山裡外的文化差異和一山之隔兩重天之間的關聯,經歷連續行走4個小時居然不用蹬踏板的神奇,體驗風雨無阻一個月,終於到達目的地時那種從未有過的觸動……
騎行帶給我很多,教會我很多。由騎行看人生,終能認識到生命裡更加重要的事情﹔由人生看騎行,我們都在路上奮勇向前。
孫紹騁深入通遼市調研科爾沁沙地治理工作時強調 把底數摸清 把目標定准 把舉措謀實 拿出大會戰的氣魄全力打贏殲滅戰
7月10日至11日,孫紹騁深入通遼市科左后旗和庫倫旗,圍繞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進行調研。 7月11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來到科左后旗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鎮項目區調研已治理區情況。…
7月11日晚,由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內蒙古藝術劇院、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承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烏蘭牧騎演出萬村行”活動在呼和浩特啟動。 活動旨在通過實施“一條主線、兩個萬村、三年行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每年演出覆蓋1萬個村,幫助指導1萬個群眾身邊藝術隊伍﹔活動持續開展三年)”,將習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送到農村牧區、街道社區、企業學校、軍營哨所和廣大農牧民心中。…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